Google+ 新娘造型彩妝師 0930-001031: 病態自戀

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病態自戀

病態自戀

「病態自戀」港生逾5%

「病態自戀」港生逾5%

為了解家長管教方式對子女形成自戀性格的影響,城市大學訪問逾九千四百名中小學家長,發現本港學生自戀指數平均達三點八九分,較海外國家高出三至六成,逾半成達八分以上,呈病態自戀。負責研究的學者指,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或過於溺愛,易造成子女自感優越,令他們的社交及自理能力減弱,若自戀程度高,日後有機會變成暴力罪犯,建議家長從小為子女的行為設下規範及底。

 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一一年十月第五年進行香港中小學生「自戀」指數調查,訪問逾九千四百名小三至中五學生家長,以零至兩分,評核子女是否具自戀傾向的七大特徵,包括欺詐別人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、自覺比人優勝等等。調查昨公布結果,發現本港學生自戀指數平均達三點八九分,較美國、澳洲及英國相若年齡學生高三至六成,其中逾半成達八分以上,呈病態自戀,七人達最高十四分。

  負責研究的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認為,學生自戀性格的形成,主要源於「怪獸家長」及「直升機家長」的獨裁式及縱容式管教。「若家長以言語、體罰令子女服從,及達到他們要求的學術成績,會令子女自我過分理想化,並以不擇手段方式贏取利益和好處;若家長過於縱容及保護,視子女是『全家之寶』,會令他們自覺優越,以為自己控制一切,令解難及自律能力減弱。」

  青協「關心一」單位主任吳錦娟認為,不少雙職家長忙於工作,面對子女的自戀行為,寧選擇妥協,擔心執行管教會令親子關係受損。過往,她曾接收求助個案,指一名被父母溺愛的二十多歲男生,因不忍工作受氣,每個月轉一次工,返家後向父母發脾氣,但家長選擇息事寧人。她認為,家長應予以適當管教。

  另外,調查顯示,自戀指數隨年齡增加,十二至十三歲期間有明顯增幅。月入三萬元以上的畢業生自戀指數亦較高,佔逾二成三,綜援及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則無呈現自戀傾向。馮麗姝解釋,「小學生升中後,進入另一階段,會自覺已長大,認為應有自主權,容易變得自我中心及自戀。」她又指,高收入家庭對子女的表現有較高期望,易造成自戀行為。

  馮麗姝指,自戀與操控型攻擊性格的形成有密切關係,逾一成六受訪學生曾有暴力行為,如不獲適當輔導,易演變成冷靜、有組織犯罪的「惡霸型」欺凌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